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
1.
肺大疱 合并金葡肺炎或病毒性肺炎后的
肺大疱应与本病鉴别。X线胸片上
肺大疱壁薄,形成迅速,并可在短时间内自然消失。
2.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 根据既往严重肺炎或结核病等病史,典型的清晨起后大量咳痰,结合X线胸片及支气管造影所见,可以鉴别。
3.肺结核 肺脓肿可与结核瘤、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相混。应作结核菌素试验,痰液涂片或培养寻找结核菌。在X线片上,肺结核空洞周围有浸润影,一般无液平面,常有同侧或对侧结核播散病灶。
4.先天性肺囊肿 其周围肺组织无浸润,液性囊肿呈界限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。全气囊肿呈一圆或椭圆形薄壁透亮囊腔影。
治疗
治疗:
1.一般疗法 注意休息和营养,加强支持疗法。对症疗法包括供氧、祛痰和体位引流。
2.抗生素疗法 主要依靠抗生素治疗,早期可用青霉素10万U/(kg·d),疗程4~6周。对青霉素过敏或无效者,可根据痰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,如头孢菌素、
万古霉素及
亚胺培南/西司他丁钠(泰能)等治疗。除全身用药外,又可用抗生素液雾化吸入或自气管滴注抗生素,使在脓腔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。疗程因脓肿吸收的速度、脓肿的程度、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而定,一般疗程3~4周。
3.中医疗法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肺痈,早期多属热证、实证,全国各地常用千金苇金汤、
桔梗汤加清热解毒药如鱼腥草、大青叶、银花、连翘、
黄芩等,以及活血化瘀药如当归、赤芍等治疗,有一定疗效。1969~1979年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陆叔良等曾对61例肺脓肿住院患儿,单纯用口服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排脓消肿的中药方剂脓疡散治疗(其中54例入院前曾用过抗生素治疗)。入院时病程多在6~30天,年龄为5个月~14岁。入院时体温在38℃以上者43例,占70.5%,22例在39.5℃以上,呈弛张热,部分病人有其他感染中毒症状。X线检查皆显示典型肺脓肿改变,9例为多发性肺脓肿,脓腔直径在3cm以上者8例,脓腔最大者直径14cm。服药后半数以上病例在10天内退热,80%的病例在20天之内肺部病灶开始吸收。出院时痊愈23例,治愈率为37.7%。痊愈标准为全部临床症状消失,X线肺部病灶全部吸收,仅余纤维索条影。其余38例除个别病例有低热外,临床症状消失;X线片肺部炎性病灶明显吸收,仅余空腔未闭。61例的平均住院日为23.8天。患儿出院后半年至9年中共随访到41例,均未复发,亦未遗留慢性肺部疾患。药理及药理化学研究也证明脓疡散具有抗炎、祛痰、增强吞噬功能及扩张微血管的作用。
脓疡散处方:青黛3g、紫草9g、乳香6g、牙皂6g、寒水石9g。此方可煎汤剂口服,每剂煎成200ml,1岁以下每次30ml,3次/d;1~3岁每次40ml,3次/d;3~7岁每次60ml,3次/d;7~14岁每次100ml,2次/d;或直接服散剂,口服剂量为1~3岁每次3g,2次/d;3~7岁每次3g,3次/d;7~14岁每次4.5g,3次/d。疗程均为1个月,二者疗效相似。在中药治疗过程中,应避免脓腔穿刺,以防因穿刺造成感染的播散。
此外,有些报告应用中草药金荞麦或鱼腥草等治疗肺脓肿,也有较好疗效。
4.手术疗法 多无需手术。对慢性肺脓肿,纤维组织大量增生,并发支气管扩张;或有反复感染,大量咯血者应考虑外科手术,一般手术在发病后4个月到1年之内施行为宜。